欢迎来到江苏省循环经济协会网站!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节能减排   
  城市矿产   
  再制造   
  固废处理   
  园区循环   
  农林废弃物处理   


当前位置: 领域聚焦 生态文明
南通:“生态立市”孕育绿色新脉动
阅读次数:1988 添加时间:2015-1-30 发布: 管理员

  拥江揽海,扬帆击水。南通,有口皆碑的江海城市, 在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接续奋斗,铿锵而行。

  弹指一挥间。8年来,南通在国家生态市建设上思想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理念不断升华、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不改初心,不懈追求,不止行动——全力打造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城市、当好苏中发展领头雁,不仅要有跨越跃升、振翅领飞的速度,更要有天朗气清、绿色和谐的生态亮度。这是发展自觉,更是生态自信!

  生态立市,江海新韵。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入投入最多、改善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目前,海安、海门、如东、启东建成国家生态市(县),如皋、通州通过环保部考核;南通生态市创建业已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考核及绿色发展评估均列全省第三位。

  腾江跃海看今朝。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协调并重的生态足迹,正在孕育出山清水秀生态美、百姓共享生态红利的江海大地新脉动。

  生态至上 

  咬定国家生态市创建不放松 

  生态文明建设是场持久战,考验的是定力,凝聚的是合力。八载创建路,就是一曲上下合心、其利断金的主旋律:

  2006年12月,南通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市动员大会,正式启动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

  2007年3月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南通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同年4月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紧接着,《南通市区域供水规划》、《南通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十多个生态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出炉,实现全市生态规划全覆盖。也是在这一年,市政府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启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工程。

  2008、2009年,针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比例和全面达小康的目标要求,南通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现场会,加快基层绿色创建步伐。

  2010年,在基层绿色创建提速升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生态县(市、区)创建。

  2011年,南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组织国家生态市创建攻坚,力争所有县(市)都通过国家生态县(市)考核验收”的工作目标。9月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将“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实现生态创建江苏江北领先”确定为南通市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重要任务。

  2012年,南通提出全力建设国家生态市,努力把环境敏感期变成生态建设加速期的目标。

  2013年起实施的“南通市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节能减排、美丽乡村、清洁水体等九大行动为载体,全力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

  生态文明建设行进的时间表,还标注下南通人“跨江越海”般的执行力: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每年召开全市性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大会,多次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专题研究生态市创建工作,市委中心组安排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学习活动,市委全委会、市政府全体会议以及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多次部署推动生态创建工作,号召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持续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对生态创建重点工作组织视察和专题调研,助推创建深入开展。各县(市)区层层发动,向生态创建目标聚焦聚力,市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抓落实、抓创建的浓厚氛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用“青山”换“金山”……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自上而下,渐渐深入江海大地,落地生根。

  统筹并举 

  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 

  回眸8年持久战,南通环保人体会最深的是:相比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愚公移山精神,需要积小胜为大胜,一张蓝图绘到底。

  南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立明说,只有多策并举,统筹推进,抓基础建设,抓重点工程,抓难题破解才能以系统工程思路抓实抓好生态建设,呈现“点、线、面”多措并举、协同提升的态势。

  每到风和日丽的周末,港闸久发绿色休闲农庄总是格外繁忙,前来摘鲜果、看演出、品农家菜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南通,这样的323家休闲观光农业景点,都是农业旅游明星。而这,只是南通绿色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把“生态”引入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成为南通经济第一位的追求。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新兴产业形成13个市级以上特色基地,贡献额超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家纺产业列为全国转型升级试点产业;由南通企业自主研发的垃圾焚烧发电系统,以及太阳能、风能利用技术与设备构成绿色能源的主力,每年有130多万吨生活垃圾转化为清洁能源,如东成为全国首个绿色能源示范县。

  全市一半以上的耕地实现了高效农业;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方兴未艾,建成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50个,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40%……绿色增长的背后是科技先行。南通市连续七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并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循环经济形成了点、线、面共同推进的局面,累计综合利用各类废弃物1500万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3.2%,科技进步贡献率58%。

  一手抓产业,一手抓生态。实施节能减排、清水、蓝天、宁静、农村环境整治、绿化等六大工程,推动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100多亿元用于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100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40.8万吨/日,实现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成村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14处。配套建设城乡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15座,全市域城乡生活垃圾基本实现资源化、无害化焚烧处置。

  2014年12月13日18时许,习近平总书记从镇江驱车近百公里,来到位于南京徐庄软件园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考察。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邢卫红拿起一瓶装有浑浊污水的玻璃瓶,向总书记介绍说,为减少污水排放,他们研发出“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成套工艺”,目前已建成4万吨/日的废水处理示范工程,相当于新增一个再生水厂。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专家所称的“示范工程”就在南通。为攻克制浆造纸尾水零排放这一世界级难题,南通开发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及南京工业大学专家团队领衔设计,20多位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作为技术支撑团队,于2014年年初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首套制浆造纸尾水零排放成套工艺装置。

  三年来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辆4.5万辆,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大幅削减。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长江南通段稳定保持II类水质,主要内河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市区护城河濠河达到IV类水质,濠河风景区成功创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市、县、镇、村都建立了秸秆禁烧责任网络,实现秸秆禁烧全覆盖。

  2014年,南通市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70.8%,列全省第二位,PM2.5浓度降幅列全省第一,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3%,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76%。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已经成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现实模样。

  法治方式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以刚性约束促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这一法治理念已经在南通外化为刚柔兼济力促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

  2015年1月1日起,《南通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规定部分行业实施排污权交易,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和交易收入应主要用于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污染源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这是南通市在环保工作方面的最新动作。

  “以制度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屏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南通市环保局局长谢晓军说。

  南通推行的环保准入新规——“负面清单”机制,成为全省首创。该机制分别从区域、行业、总量、民意、污防准入等5个方面设置门槛,第一批共对74种物质提出了禁止和严控要求。

  建立陆海生态环境一体化管理机制,环保和海洋部门在涉海工程环评联动审批、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近岸海域水环境治理等七个方面加强联动。

  探索建设环保移动执法管理系统,被环保部监察局列为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

  更值得一提的是,南通在全省首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工作,将其纳入2014年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去年下半年,南通市审计部门与市发改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等10个部门组成经济责任审计联合审计组,在海安县试点实施资源环境责任审计。

  没有先例怎么审?南通市审计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资源环境责任审计课题小组,经过广泛调研,最终紧扣南通实际,围绕“两水两气”,突出资源(资金)、政策、管理、项目四大要素,从资源保有和消耗、资源环境损害及治理、生态恢复和效益、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能力保障6个方面设置了23个评价指标。审计报告结合相关领导的职责与分工,将发现的有关问题纳入对其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并上报市委、市政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参考依据。

  从落实主体责任的保证金制、环保责任审计制、问责制,到善用经济之手的差别水价、绿色信贷、资源补偿;从创建目标公示制和考核制、巡查督查点评制、河道治理“河长制”,到移动执法、司法联动……制度创新一小步,生态建设提升一大步。

  让制度铸成利剑。为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南通开展了长达半年的环保执法亮剑行动,强势推进重点区域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整治,开展肠衣、化工、重金属、畜禽养殖等环境专项整治等20多项专项整治。据统计,2014年,查办环境污染刑事案15件,48人被采取行政强制措施,5人被判有期徒刑。

  制度力驱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效应换来幸福指数。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南通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法治环保也是民生环保,这也许是南通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新常态!




联系我们网站地图设为首页系统管理
主办单位:江苏省循环经济协会 主管部门: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苏ICP备14047928号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一扫打开手机版官网